生成式AI或深度影响汽车软件 Tier1功能未来将被削弱

出品 | 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9月21-24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展览会在北京举办。

本届大会以“聚智成势 协同向新——迈向商业化应用新征程”为主题,打造“1+2+4+5+N”框架,举办1场开幕式及全体大会,2场座谈会,4场“高峰”论坛,5大特色专场,N场特别活动,举办系列活动30余场次,分享精彩报告150余篇,发布60余项重要成果,持续凸显出共享全球智慧、打造中国方案、传播北京经验的创新特色。

大会现场

大会同期举办中国国际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展览会、2023全国智能驾驶测试赛(京津冀赛区)、“真无人”自动驾驶安全接驳演示体验活动、潮FUN汽车消费节、“天竺车谈”直播访谈等配套活动。展会设立八大展区,展览总面积达4万余平米,参展企业达223家,展示车辆达162款,集中展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先进产品、创新技术及典型应用场景和商业化进程。

除此之外,大会还首设了京津冀协同展区探索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在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工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展会特别设立京津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展区,《京津冀汽车产业链图谱》首发亮相,受到各界关注。

01 “车能路云”成中国方案 何小鹏称科技是未来汽车最主要定位

9月21日下午,2023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全体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大会由清华大学教授、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赵福全主持。

出席全体大会的领导有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研究员、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瞿国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总工程师高炽扬等;专家学者和行业协会代表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计算机安全先锋、密码学家、图灵奖获得者惠特菲尔德·迪菲,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战静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中平等。

企业代表有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库研究员张夕勇,吉利汽车集团CEO 淦家阅,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晓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洧,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裁李震宇,科大讯飞副总裁、智能汽车总经理刘俊峰,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副总裁、汽车与制造行业总经理李强,爱奇艺高级副总裁陈首峰等。此外,科研机构、高校、国内外整车、零部件企业等相关负责人和行业专家也应邀出席本次会议。

本次高峰论坛聚焦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政策实践经验、国内外准入实践经验及标准体系构建、产业痛点难点等,分享管理和应用实践,共研最新成果,展望未来趋势,旨在赋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推进,以政策法规发展及应用实践支撑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在演讲中将“车路云”称之为“中国方案”,

它可以用“一二三”来解释,一是一体化架构,二是有两个技术特征,分层解耦,两大技术特征来满足三个技术标准条件。按这样一种产品架构定义,将来不仅仅是车的问题,包括交通系统,包括数字化系统模型,最终是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来协调汽车、交通、信息通信,也包括人员系统的综合解决。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未来发展。

李克强称,我们要客观看待问题,既有技术问题,也有需要产业协同推动的问题。我们需要坚持车路云一体化创新路径,当然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需要持续的发展投入,通过统筹务实推进,真正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目标。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运中心主任、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周炜发表了题为“自动驾驶商业化发展的形势与推进建议”的演讲,重点介绍了自动驾驶商业化发展的现状及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并对后期进一步深化自动驾驶商业化发展提出推进思路和建议。

计算机安全先锋、密码学家、图灵奖获得者惠特菲尔德·迪菲指出,智能网联汽车未来可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好处,一是交通成本会进一步下降;二是安全性会大大上升;三是城市内的交通效率会得到提高;四是交通更加灵活、快速,出行更便利。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表示,智能网联汽车的价值核心是智能,但本质上还是汽车,而汽车的前提仍是安全。吉利浩瀚架构带来的整车安全不仅包括了三电、车身结构层面的安全,而且也包括了信息化时代的信息安全、隐私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功能安全。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CEO 何小鹏说,很多企业对汽车的关注点有不同的定位,有的是服务,有的是品牌,有的是高端化,有的是不同区域。但小鹏汽车坚持认为科技是未来汽车领域发展的最主要定位,所以坚持探索科技、引领未来出行的变革是小鹏过去9年的目标,也是未来10年、20年的目标。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CEO 何小鹏

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裁李震宇介绍,在过去的一年,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最大的变化之一是无人驾驶可以在中国复杂城市道路场景中的真正落地。

在2022年4月,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开启乘用车无人化运营试点的城市,发放了无人化载人示范应用通知书。百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也获得了这次批准,这标志着方向盘和无人自动驾驶服务首先在国内出现。

在今年3月,百度的“萝卜快跑”首批获准在京开展全无人自动驾驶示范应用,这是在全球范围内,全无人车队首次在首都城市落地,目前已经开通了全无人商业化的试点。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北京的无人驾驶已经实现了技术与运营的双重突破。

02 政策法规是智能网联产业化基石 沙盒监管等或将出台

而对于如何推进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与法规一定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9月22日,在2023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政策法规与实践高峰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法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副主任肖凌云等以及300余位国内外政府部门嘉宾、企业头部精英、行业专家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加速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在致辞中指出,一是完善政策法规环境,引导产业有序发展。二是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夯实技术创新基础。三是推进测试示范应用,营造技术验证环境。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法旺发表了题为“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研究思路与思考”的演讲,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研究背景和试点思路,同时提出了工作建议,一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准入试点,基于实证积累经验;二是加强工作统筹,协调推进自动驾驶、组合驾驶辅助等管理;三是持续强化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协同推进管理体系优化完善。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副主任肖凌云介绍了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研究的背景与思路。

所谓沙盒监管,即指先要划定一个范围,对在“盒子”里面的企业,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措施,同时杜绝将问题扩散到“盒子”外面,属于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实行容错纠错机制,并由监管部门对运行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管,以保证测试的安全性并作出最终的评价。

肖凌云表示沙盒监管是包容审慎监管的创新举措,在新技术领域是准入与召回的有益补充,在助力我国汽车新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可以早期发现新技术风险,这一制度既可以树立创新与安全典范,也可以服务新技术标准研究。

03 国产软件造血能力不足 软件开发方式成为下半场关键

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不断发展,智能芯片与汽车软件已经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当前全国汽车基础软件硬件行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各国为促进未来本国汽车基础软硬件产业快速发展,抓住汽车基础软硬件技术升级换代的窗口期,纷纷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中国汽车基础软件生态标准委员会AUTOSEMO主席李丰军在演讲中表示,我们国产基础软件造血能力不足,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提升国产汽车基础软件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需要行业给予更多的扶持政策。

他表示,未来展望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一个是芯片的发展壮大,会给国产操作系统,或者是汽车软件开发平台带来重大的影响。比如国产芯片算力不断的增大,同时驾舱一体跨域融合芯片的开发,都会给我们汽车基础软件开发带来很大影响。同时也随着汽车基础软件不断的成熟,也会从软件定义芯片上或许成为一种可能。第二是软件的开发方式未来会成为决定我们下半场的关键。最后,生成式的人工智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汽研发总院副院长高端汽车集成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丹表示,在当下朝着智能网联化转型的过程中,主机厂的功能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前主机厂可以靠系统供应商来组合或者整合硬件供应商和软件供应商,最后组成车就可以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整车企业它在依靠系统供应商的同时,自己也做软件和硬件的整合。他表示,未来系统供应商(Tier1)的功能就不存在了。主机厂会在各种生态公司合作之下,针对用户需求,针对场景,做成未来的产品。

英伟达中国区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刘通在演讲中表示,英伟达正在规划下一代架构要做中央计算机,其计算能力将会覆盖非常多计算需求的场景,实现一个芯片替换一堆芯片,可以帮助整车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同时管理的复杂性也会大幅度下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恒远汽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dgtzz.com/hyfx/18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