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再起:笃定与批判,传承和裂变

9月16日,奇瑞官宣全新新能源序列命名“风云”。海报里的四个大字中,最有故事的恐怕是“再”。

如果“考古”奇瑞风云,最早可到1999年。网上关于这款车的讨论简直不要太多,尤其是风云2。一台十多年前上市的A0级新车,售价不到5万,它在当时带来的市场震撼可想而知。那时候能拿八万、十万买赛欧和Polo的家庭并不多。

除了风云,还有QQ、旗云、东方之子……连串老名号能勾起一些人对“自主一哥”的诸多回忆。2012年之前,奇瑞连续9年都是国产品牌销量一哥。当然,一哥称号也不仅指销量,还有奇瑞大手笔的技术投入。那时候,如果有网友感慨“山寨国货”、“国产没技术”,总有另一波网友拿出奇瑞ACTECO发动机去怒怼。

传闻这套发动机技术是奇瑞在二十多年前给奥地利AVL公司交了8000多万欧元“拜师费”学来的。那时候,去奇瑞上班搞研发积累经验,是很多80后汽车理工男的集体回忆。

不过,凡事都有但是。那些年,关于奇瑞的印象特别纷繁错乱:旗云、风云是奇瑞,观致和捷豹路虎也是奇瑞;瑞麟、开瑞、凯翼、威麟居然都是奇瑞!

2018年,奇瑞QQ和风云停产,不少人不解甚至发出质问:为什么技术奇瑞就不能少些折腾,多些传承

竞争越来越激烈,让消费者记住某款新车名字的成本也越来越高,相比海外那些“换”了十几代还在挣钱的经典车型来说,不断开发不断切换无疑是一种浪费。当然,奇瑞也有自己的考量和执着,哪怕只是阶段性的。不管怎么折腾,奇瑞都未曾懈怠过自主研发。至于高端化的意义,处在极度内卷之中,恐怕需要重界定。

不妨梳理一下,现在的大奇瑞=奇瑞+星途+捷途+iCAR。刚刚发布的风云是奇瑞品牌的新能源产品序列。其中的奇瑞品牌=瑞虎序列+艾瑞泽序列+探索序列+风云系列。

风云系列的首款车型风云A9,定位于中大型轿车,将于四季度正式发布,搭载奇瑞汽车C-DM鲲鹏超能混动,匹配3挡DHT超级电混专用变速箱。不少人看到这里,可能已经联想到了比亚迪汉。

风云再起,它如今最大的对手不是海外品牌,而是家门口的比亚迪,还有长安、吉利。没有办法,李学用多次公开谈到:“在中国市场是燃油决定生存,混动决定生死,电车决定未来。”抢占混动市场,是一场生死局。

在B级和A+级市场,中国品牌已经短兵相接。9月6日,比亚迪海豹DM-i正式上市,比预售再低一万,价格区间为16.68-23.68万。9月12日,长安启源A07开启预售,起售价15.8万起。

9月16日,紧凑级的吉利银河L6正式上市,售11.58万起……款款都是盯着混动市场去的。来势汹汹的油电同价,让合资车纷纷放下身段降了价格——中国消费者充分占据买方市场主动权!

痛快!?接连不断推出新序列、新车型,自主品牌都得面对架构重叠带来的内耗问题。过去,不少人觉得奇瑞“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模式太激进,如今谁又逃得脱?燃油、混动、纯电三条战线拉开,合资自主纷纷为了“保规模”向死而生,价格战的困局将在很长一段时间煎熬自主品牌——剩者为王。

所以,如何看待如今汽车市场的欣欣向荣?大家心情其实很复杂。百花齐放的汽车大世界可以让消费者徜徉择选,但其实最终都害怕“某花开后百花杀”的产业竞争魔咒。

当大家卷得你死我活时,奇瑞不声不响已经把销量干到了一百万台以上——国内存在感下滑,但海外畅销,这是奇瑞的另一项本事。中国汽车出海,近两年也成了大家的热门话题。不过,千万不要天真的以为,更好的中国汽车就能轻松畅销全球。日韩车企为何能够做大做强,靠的何止是技术积累和产业链布局?背后有双无形的大手,大家都懂。

前阵子的慕尼黑车展给了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大秀风采的舞台,但这并不代表欧洲出口之路铺满鲜花与掌声。转眼没几天,9月13日,欧委会就对中国电动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一时间,所谓“便宜的电动车扭曲欧洲市场”的说法震惊了国人。刚刚在欧洲上市的比亚迪海豹售价为50,990欧元和44,900欧元,如果折合成人民币,售价达35-40万元——这叫低价电动车?

欧盟中国商会发布《关于欧盟宣布对华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的声明》,声明中讲到:“中国电动汽车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不断创新,并在激烈的中国本土市场中累积出了整体产业优势,为消费者提供高端、性价比高、可满足不同范围需求的电动汽车,受到全球消费者包括欧洲民众的欢迎。这种优势不是凭借所谓巨额补贴而形成的。”中国汽车的优势何来,只有中国车企最懂。

9月18日是个特殊的日子,一切尽在不言中。即便是在商言商,中华民族也不缺经验和智慧。和某些极致的信仰和商业模式相比,中华基因里充满了平衡、适度和普及。不断笃定,又不断自我批判;不断传承,却从不害怕裂变

很多事情看似很乱,似乎永远也理不顺,但终归是在进步。“风云际会,漫付伸舒”。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恒远汽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dgtzz.com/hyfx/18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