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说要复苏,德系就翻车?奔驰排放门事件,愈演愈烈

尽管前段时间,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在慕尼黑车展上信心满满的表示,将会提供1,100亿欧元的资金以实现德国汽车工业的复苏,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德国汽车要想恢复往日的荣光,恐怕还真的有点难度。

这不,被誉为德国三大汽车豪门之一的梅赛德斯-奔驰就在不久前因为涉嫌排放造假,而遭到了相关部门的调查,若情况属实,奔驰旗下的多款车型将会面临禁售的危险。

据外媒报道,德国联邦汽车运输管理局最近泄露了一封有关于奔驰的机密信件,信中详细介绍了梅赛德斯-奔驰利用“减效装置”来对送检车辆的排放进行优化,以试图通过“欧6”排放法规,他们在奔驰E350 BlueTec车型的OM642柴油引擎上使用了多个“减效装置”并利用软件对发动机的相关参数进行改变,并控制AdBlue雾状尿素水溶液的排放量,这种物质可以与尾气中的某些成分产生化学反应,从而降低尾气污染物。

事实上,这并不是奔驰第一次在尾气排放问题上出问题,早在2021年,就有相关组织表示,虽然奔驰在送检车上使用了相关的装置,但在实际量产上路的车型中,并没有安装类似的东西,其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比法规上限要高出5倍,也就是说,送检车辆的尾气排放水平与他们真实售卖的产品,压根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说难听一点,这就是彻头彻尾的“造假”。

而在更早的2015年,奔驰还遭到过国内多家知名杂志《明镜周刊》、《焦点周刊》的联名举报,称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而在那之后奔驰也陷入了数年的调查之中,2019年4月,德国联邦汽车交通局公布了调查结果,认定梅赛德斯-奔驰在排放测试中作弊,同年9月,德国政府要求戴姆勒支付了8.7亿欧元罚款。

除了遭到本国政府的处罚,美国司法部以及环境保护署等部门也在2020年9月要求戴姆勒和奔驰,在美国召回那些排放存在造假问题的车型并对其排放系统进行改造,直至符合环保要求才能上路,此外美国政府还要求戴姆勒支付15亿美元的罚金。

而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也在今年2月对梅赛德斯-奔驰在韩国境内的分公司处于202亿韩元的罚款,原因是奔驰在韩国的广告宣传中提到,其柴油乘用车能够减少90%的氮氧化物排放符合“欧6”的严苛标准,但在实际的测试中,奔驰柴油车并没有达到宣传中所述的减排效果,因此其广告语存在与事实不符的夸张宣传。

当然奔驰也并不是唯一一家牵扯进“排放造假”丑闻中的德国车企。今年6月,前奥迪负责人鲁珀特·施泰德,也因为排放造假问题而遭到了起诉,可见“排放优化”压力过大的问题是德国乃至欧洲很多老牌车企都存在的问题。

或许,欧洲不断推行激进的排放政策就是为了迫使更多的本土车企,能够尽快走上新能源道路,而不是执着于传统燃油车在排放系统的优化,这也就是为什么奔驰只能通过“作弊”才能通过排放标准的原因,只有尽快完成新能源转型,奔驰以及其他德系车企才有机会真正解决“排放超标”的问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恒远汽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dgtzz.com/hyfx/20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