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汽车智能车机故障多发,智能座舱用户满意度低

日前,车质网联合凯睿赛驰咨询发布2023年中国汽车产品质量表现研究(AQR)结果,这也是双方第五年开展中国汽车产品质量表现研究。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加速推进,造车的底层逻辑发生改变,用户体验正在成为改进产品质量的硬约束。

单车问题数较去年增加近三成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8月促消费政策声势较大,车市呈现出“淡季火爆”态势。汽车的定位正从机械工具转变为耐用电子消费品,汽车使用周期将大幅缩短,加速更新。他认为,未来中国汽车保有量仍有提升空间,4000万辆的产销量将是必然。

据介绍,中国汽车产品质量表现研究以市场质量表现等消费者感知视角为主线,表征消费者对质量问题的认知和态度(市场质量表现=问题数X抱怨度,得分与质量表现负相关)。2023年的研究进一步增加新能源品牌,特别扩大插电混合动力车型范围,覆盖51个主流品牌、20个细分市场、139款车型。

本次的研究结果发现,单车问题数较去年增加28%;感知类问题数整体呈上升趋势;智能车机故障多发成共性问题;燃油车的动力系统,新能源车的三电系统问题数显著减少。

研究还显示:感知类质量问题数增长量高于故障类,单车问题数较2022年增加1.23个;新势力品牌整体表现好于传统品牌新能源车,在功能配置、座椅、智能车机、驾驶系统、空调、驾驶辅助表现更突出,仅在外观、内饰和三电系统模块不及后者;车机卡顿、死机多发导致车机系统问题数多;自动泊车、车道保持、AEB自动刹车、ACC自适应巡航极易引发用户抱怨;用户对产品功能的需求逐渐明确,车机系统自带软件覆盖面、装配工艺,以及女性用户的操作力问题反馈集中。

去年智能座舱软/硬件系统质量表现最差

同时,2023年智能座舱质量现状及趋势研究结果也正式发布。近两年,汽车市场整体呈现复苏趋势,而智能汽车销量及占比持续增长,根据相关数据预测,到2025年智能汽车将基本普及(占比达83%)。

智能汽车两大特点为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受限于技术、成本、道路条件等因素,智能驾驶方面发展缓慢。相比之下,智能座舱成为各大厂商最容易发力,用户也最容易感知的领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是汽车,尤其新能源汽车重要发展方向。

目前智能座舱虽然功能较多,但是使用体验较差,造成用户满意度较低。用户对智能座舱的售前关注度仅位列所有性能的倒数第三,使用满意度位列所有性能倒数第五。而且,2023年,智能座舱各维度的市场质量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研究结果表明,软/硬件系统质量表现最差,且较去年下滑最多,其次是导航系统。作为智能座舱的基础性能,软/硬件系统的问题数较高,会直接影响智能座舱所有功能的使用体验。抱怨度方面,导航系统的抱怨度较高,用户对常用功能的质量问题会产生更高的抱怨。

注:所有数值均为负向数值,即数值越高,质量越差,数值越低,质量越好。

2023年智能座舱Top10问题中,有5项问题为软/硬件系统维度。车机死机黑屏是软/硬件系统维度问题数最高的问题,其次是车机卡顿问题。近几年,这两大问题的市场质量表现始终劣于其他问题。同时,高端芯片并不能直接解决车机卡顿、死机问题。目前搭载高通骁龙8155芯片以及其他高端芯片的车型,依然会出现相关问题。

正是由于不少智能座舱自带的导航系统不好用,用户会主动使用手机互联功能,并且对智能座舱导航系统无过多抱怨。此时若智能座舱不支持手机互联,用户会产生抱怨及投诉。各车企在座舱娱乐资源数量上差异较大,用户很容易进行对比,从而引起抱怨。

语音交互问题多集中在影响正常使用的感知类问题上,控制功能多样性的问题较少、抱怨度较低。2023年,USB/蓝牙无法连接问题相对频发,与2022年相比,市场质量表现下滑明显。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梁罗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恒远汽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dgtzz.com/hyfx/20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