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加速快充时代,充电模块企业竞相升级

近期,充电新国标的发布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这次新国标实际上是对2015年版国标方案的全新升级。升级后,新国标在充电电流和功率方面进行了提升,为快充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新国标的核心变化包括保障新老充电接口通用兼容、最大充电电流提高至800A、充电功率提升至800kW,并且进一步提升了充电连接装置的环境适应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近年来,新能源车的普及迅速,但长充电时间和不足的公共直流桩数量成为了用户的痛点,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国标的发布标志着快充时代的逐渐来临,充电时间将变得更加便捷、迅速,让用户充电如同加油一般方便。

要推动快充产业的落地,不仅需要汽车端和电池端的联动,还需要充电桩基础设施以及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特别是充电桩作为补能的关键环节,随着用户对快速补能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的需求也大幅增加。

为解决用户的”充电焦虑”,一方面需要增加充电桩的数量,另一方面需要缩短充电时间。而要缩短充电时间,就需要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的支持,因为功率越大,充电速度越快,能够帮助用户实现类似于加油的充电体验。

充电桩根据充电速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慢充、快充和超充。随着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的发展,充电模块作为其核心部件,也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过去,充电模块对功率要求并不高,但随着大功率充电的趋势,充电模块的功率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业内主流的充电模块功率为20kW,但通合科技、英飞源、优优绿能等企业已经开始推出30/40kW甚至60kW的模块,并逐渐采用液冷散热方式取代传统的风冷模式。

在充电桩行业中,与其他制造业类似,随着发展时间的推移,充电桩行业也面临着同质化竞争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产品升级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具备大功率模块研发和生产能力,以及布局液冷散热方式的充电模块企业将受益于大功率充电桩的发展。

通合科技、盛弘股份、道通科技等充电模块企业已经在大功率直流充电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合科技上半年的营收达到3.3亿元,同比增长57.9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82.19%。其中,充电模块的营收为1.89亿元,同比增长142.74%。道通科技上半年的营收为14.48亿元,同比增长40.13%,归母净利润为1.89亿元,同比增长120.69%。盛弘股份上半年的营收为11.02亿元,同比增长100.89%,归母净利润为1.81亿元,同比增长166.15%。

新国标的发布加速了快充时代的到来,充电模块企业也纷纷升级以适应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的需求。只有汽车企业、充电桩企业以及相关零部件企业紧跟需求,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才能推动充电行业的长期发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恒远汽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dgtzz.com/hyfx/21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