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拓西进”战略再深化:smart或在东南亚建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植文 南宁报道

“东南亚市场是smart‘中欧双核,全球布局’战略的重要组成,是向南拓展的桥头堡。通过与宝腾汽车深化合作,将更好助力smart在当地开展业务,同时为着力深耕东南亚市场,我们要和宝腾一起探讨‘构建海外生产制造能力’的可行性。”

9月19日,smart品牌全球公司CEO佟湘北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smart的全球布局走的是长期主义的路线,在具体节奏上充满想象空间。这暗示着,未来smart极有可能在东南亚市场建厂生产汽车。

当日,在2023中国-东盟国际消费季启动仪式暨smart东南亚市场发布会上,smart与宝腾汽车正式签署深化合作备忘录,意味着在smart全球布局的版图上,东南亚市场的战略地位即将升级。

据悉,宝腾汽车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汽车公司,是东南亚地区唯一成熟的整车制造商。去年8月18日,smart与宝腾汽车正式签署马来西亚及泰国市场总经销协议,并开启“本地化研发”方面的合作,在发布会现场,smart精灵#1马来西亚右舵版也首次亮相。

此外,宝腾汽车为smart重新搭建了渠道,采用的并非奔驰“店中店”的模式,而是采用和中国一样独立的建店方式,10家新店于今年年底前启用。目前,smart精灵#1马来西亚右舵版已在当地市场正式开启预售,将按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启动交付。

“南拓西进”再升级

近年来,我国整车出口销量增势迅猛,据中汽协数据分析,2023年1-8月,汽车出口为294.1万辆,同比增长61.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72.7万辆,同比增长1.1倍,西欧、东南亚成为主要目标市场。

“smart是一个全球品牌,过去的25年里,市场遍布46个国家和地区。因此,品牌焕新后,仅仅在中国和欧洲这样十几个国家的市场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在中、欧以外其他的国家市场现在也开始大力拓展。”佟湘北指出,“南拓西进”是smart全球布局战略的一个细化方向。

在刚刚落幕的2023成都车展上,smart首次公开披露了这一全球化的市场布局策略,并宣布smart全球化布局提速。

具体来说,“南拓”是指用右舵车型来布局中国往南的市场。在今年年底落地马来西亚市场之后,明年还将进驻泰国和整个东盟的右舵市场包括新加坡、印尼等地,再往南拓展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我们为英国市场开发的车型就是右舵车,正因为我们有欧标的英国右舵车,产品本身符合欧盟标准,在东南亚市场满足准入要求,我们只要做一些适应性的开发、设计,所以我们用右舵产品布局中国往南的右舵市场非常容易。”在佟湘北看来,smart南拓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便利性。8月22日,smart就与仁孚集团达成合作共识,官宣将借助奔驰的销售渠道进入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右舵市场。

而“西进”则指沿着“一带一路”方向,布局从中国往西的市场。目前,smart已经官宣布局以色列市场,主要将采用奔驰“店中店”的方式,个别采用品牌独立门店模式来进行渠道铺设。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南拓西进”战略加码提速背后,深入东南亚市场腹地的举措在海外资源的加持下正被提上日程,“我们要和宝腾一起探讨‘构建海外生产制造能力’的可行性,目前还处在非常初步的阶段。但smart身为全球品牌,崇尚精耕细作,我们进入的市场一定要深挖。目前整个东南亚市场的基础设施虽然比不上国内,但政府在大力鼓励新能源车的发展,市场潜力非常大。”佟湘北强调。

资本市场与产品市场齐头并进

日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将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此外,欧美日韩等国,针对中国汽车的准入条件苛刻,注册及认证费用高、流程长。中国汽车出海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

在佟湘北看来,挑战总有一天会到来,但在短短一两年之内可能未必会实质性地影响到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的销售。“从smart品牌来讲,欧洲是我们的主场,所以一开始就深度考虑到了法律法规的问题并且周密部署了,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挑战,但我们从成立之初就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我们是有信心的,而且是比较从容的。”

据他透露,在市场销量的规划上,全球细分市场的占比会随着市场开拓进度相应变化,从量上来讲,基本会变成“532”或者“541”的格局:中国是5,欧洲是3或4,其他新兴海外市场是2或1。

最新销量显示,8月,smart在国内交付新车3201辆;今年1-8月,smart国内累计交付量为31033辆。面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smart未加入“价格战”,对此佟湘北解释道:“我们一致认为应该保持战略定力,smart最核心的资产就是品牌,我们的车友、粉丝对于这个品牌的支持才是一个企业能够长远走下去的根基,所以不能轻易去损耗这个根基。”

此外,他认为“卷”是一种新常态,整个业态不停向前发展,研发技术不停进步,生产制造要精益,市场营销要出色,把每一分潜力都榨取出来。

9月13日,天齐锂业宣布与Smart品牌全球公司签署《股份认购协议》。根据协议,天齐锂业将向Smart投资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约10.73亿元),且双方合作不止于财务投资层面,还将涉及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

“我们把这轮融资称为战投轮,主要目的是股东希望我们通过这一次融资打造自己的朋友圈,在整个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交到自己的朋友,这样能够帮助我们走得更稳、走得更远,这是这轮融资的意义所在。我们双方将通过此次合作,充分运用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信息优势,发挥产业协同效应。”佟湘北透露,目前融资计划正在高效推进中,进展超越预期。

同时,他也表示IPO将会是smart在资本市场的最终方向,“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齐头并进是对企业最健康的一个方式。资本市场能够哺育我们的商品市场,我们的科技实力、‘南拓西进’市场开拓,反过来会反哺我们在市场上的估值,两条腿走路会比一条腿蹦要好。”

另外,今年6月,smart的股权信息发生了变更,公司注册地变更至新加坡。对此,佟湘北表示,要做国际化品牌、全球化运营,肯定要有一个适应全球布局的企业架构去做配置协调各市场的资源和团队;另外新加坡也是“南拓”中的一个重要市场。然而,这也为smart在资本市场最终的上市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恒远汽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dgtzz.com/hyfx/21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