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创新航潘芳芳:液态电池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可能比固液电池更有优势

4月16日,2023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先导活动“云上宜宾”高端对话在上海成功举办,专家学者与企业高管共同探讨了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的行业热点、难点与发展趋势。

固液混合电池、全固态电池是当前的行业热点,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如何兼顾高比能、高安全、高倍率?

中创新航(03931.HK)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CTO潘芳芳表示,电池的本质是一个能量源,对于能量密度的追求是电池技术进步最重要的驱动力,在安全的基础上,平衡好与能量密度和性能的关系是发展高能量高安全电池的关键。“从固液混合到全固态,就是在提升能量密度。”

她指出,液态电池的发展,除了材料容量的提升、结构的创新,电解液也是重要研究方向。目前电解液的用量在不断减少,如果以支持单位能量瓦时或安时判断,电解液的用量降低了10%-20%,而且依然有继续降低的空间。

中创新航在开发半固态电池的过程中发现,能量密度做到这么高,倍率问题特别差。而由于正极和负极的主体没有变,失效的根本原理没有变,导致半固态电池的安全性、稳定性不如预期。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的核心就是围绕安全,但是围绕安全做到现在就发现,安全以外的其他的性能难以兼顾。

潘芳芳表示,未来基于液态电池体系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大,持续技术迭代,液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天花板可能达到500瓦时每公斤。随着液态电池技术的进步,可能要比当前固液技术路线更有优势。

另外一方面,基于安全开发的固液电池和固态电池,在成本、产业化、商业化成功的潜力有多少,与成熟的液态电池有没有竞争力要打一个问号。

欧阳明高院士表示,相比于液态及半固态,全固态电池需要把全部原理改变,存在较多的技术难点需要解决。

固液混合实际上是一个安全技术。液态电池只要求比能量,500瓦时每公斤的电池已经在无人机上使用。随着比能量的提升,安全技术的复杂性越来越高,成本也越来越高,固液混合技术出现了。但是这个安全技术带来的问题是倍率会有所损失。

他认为,随着对热失控机理的深刻认识,已经可以通过用控制的方式解决安全问题。固液混合是一项需要研究推广的关键技术,但要跟其他技术配合以实现性能的综合平衡。

红星新闻记者 吴丹若

编辑 杨程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恒远汽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dgtzz.com/jsjd/7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