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日系车是如何一步步打入美国市场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美国消费者对于“日本制造”都产生了恐惧,由于战争的影响,日本的商品在美国消费者的心中也有了其他的意味,所以那段时间,日本汽车在北美市场的销量也是十分惨淡。

许多美国消费者都认为,日本生产制造的汽车与他们国家的现实是完全脱节的,他们认为日系车根本无法抵御明尼苏达州的寒冬。虽然美国有不少消费者,一直都在对日系车进行测试,但是他们对于日系车尺寸小、制造粗糙的刻板印象依然没有改变。

直到时间来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汽车市场迎来了巨变,日系车在美国的处境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于遭受重大环境危机,美国的监管机构不得不做出反应,之后美国就宣布了新的排放标准,这一排放标准也将美国的汽车工业打得措手不及。

当时德克萨斯大学有位学者曾经对此发表过一些言论。他认为日本对于汽车制造虽然没有发布新的标准,但是日本的两大汽车制造商巨头本田和马自达都宣称他们已经做好了迎接全新排放标准的准备。本田和马自达表明态度之后,丰田、日产以及三菱也都做出了相应的反应。

该名学者表示:日本汽车制造商借助提高燃油经济性,从而降低了其排放量,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通过对现有技术的一系列调整。也正是因为这些技术的改进,让日系车变得更加适合当时的美国市场。日本对于美国的汽车出口量也从原先的不到20万,到后期提升到了200万,有了10倍的增长。

正因如此,20世纪7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也增加了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之后也有能力着手打造空间更大、配置更加豪华的轿车和更具有燃油经济性的汽车来应对美国市场需求。

日本汽车之所以能够成功打入美国市场,除了环境因素以外,还有另外一个美国自身的原因。70年代美国汽车设计不尽人意,汽车的质量也频频出现问题。20世纪70年代,美国汽车已经被冠上了劣质廉价、质量不达标的臭名。

然而众多美国汽车制造商面对这种境况,非但没有创新技术,提高汽车的设计以及质量,反而是病急乱投医,推出了问题更严重的汽车。比如福特Pinto在当年就因为车身起火,而引起了近30起死亡事件,这次打击几乎让福特破产。这个问题雪佛兰Vega也同样存在,于是不久后通用汽车也因火灾隐患而被迫召回了13万台1972年生产的雪佛兰Vega。

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了美系车的名誉,也令广大美国消费者不再敢购买本土汽车。而这次事件也给了日本汽车一次可乘之机,因为与美系车比起来,日系车看起来更加安全可靠。

上世纪70年代初期,耗油肌肉车几乎就是美系车的代名词,只是当时石油危机尚未爆发,人们也更乐于追求激情速度,所以美系车的销量还是相当不错的。然而到了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美系肌肉车的地位也大大降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日本紧凑型汽车。

日系车逐渐攻占美国汽车市场之后,各大日本汽车制造商便开始在美国开设工厂。其实这一市场行为,也是为了规避华盛顿在80年代实施的配额政策。

1983年日产在美国开设了自己的第1家汽车制造厂,1986年丰田与通用汽车合作在加利福尼亚州开设了首家工厂。为了应对美国的进口限制,日本汽车制造商也开始销售利润更为丰厚的豪华汽车,几年之后也将美国的豪华汽车市场一网打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恒远汽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dgtzz.com/qcwh/13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