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汽大众30年的发展历史

作为中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生产企业,一汽大众到2022年已经走过了31年的发展历程,旗下拥有多款知名车型,累计销量超过2200万。

1991年~2000年 公司成立 走过第一个十年

1991年 2月,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总部在吉林长春,同年6月建厂。

1991年12月5日,第一辆捷达A2轿车在一汽轿车厂CKD组装的方式下线,不过真正国产化的捷达于1992年的7月1日正式在国内上市。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款车可以说是相当简陋。由于棱角分明的车身线条,它被老一辈人称为方头捷达。不过在当时来说,这款车的性能是非常强悍的,它装备了当时国内顶级的EA8274缸化油器发动机、五档手动变速箱,高配车型上甚至搭载了四轮驱动系统。

1992年1月21日,公司开始进行首次捷达轿车国产化件试验。作为一汽-大众诞生元年的第一款车型,捷达迅速以皮实耐用的产品特性红遍大江南北,畅销中国。

1993年2月17日,公司在总装车间举行第10000辆捷达轿车下线仪式。当时已经起步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一次性订购250辆捷达成为轰动全国的新闻,捷达的名字开始响彻大江南北。

1994年11月,捷达轿车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1995年末,在德国总理科尔访华期间,一汽和德国大众及奥迪公司三方在北京共同草签了奥迪轿车纳入一汽-大众生产的合同。这也意味着一汽大众正式开始双品牌运营。

1996年7月10日,公司15万辆轿车工程中投资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项目——发动机车间全面建成投产。

1997年5月,一汽集团公司和一汽-大众公司合资建立的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

1998年7月2日,公司举行第10000辆新捷达王轿车下线仪式。 11月19日,装备自动变速箱的新捷达王轿车(JettaAT)——“捷达都市先锋”下线。

1999年3月,经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批准,捷达正式注册为国际N组比赛用车,成为第一部跻身国际标准赛车的国产轿车。

2001年~2010年 进入第二个十年

2001年8月,公司在轿车厂总装车间举行成立10周年庆典,暨被誉为 “驾驶者之车”宝来的下线仪式。

2003年7月15日,在一汽—集团公司诞生50周年之际,高尔夫轿车在全国正式上市。历经四代改型的高尔夫,凭借30年凝聚的扎实稳重的设计风格,在两厢车造型上独具创新。

2006年和2007年,一汽-大众相继投产了出自PQ35和PQ46平台的速腾和迈腾。国产速腾诞生于原版的大众PQ35平台,没有因为国产而加长。它提供了1.6L、1.8T、2.0L三种发动机,与同时期的帕萨特保持一致。与此同时,它还采用了当时属于高端配置的前麦弗逊式+后多连杆式悬架组合,以及ESP车身系统。

2007年7月11日,搭载TSI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技术的迈腾发布。

2008年,一汽大众的3年自主研发的新宝来问世,搭载了大众TSI+DSG动力总成技术。

2009年10月19日 上市第六代高尔夫。当时的中国市场与现在有很大区别,小型的两厢车非常盛行,成为很多中国消费者购车时的首选。1974年诞生、全球销量超过2600万的高尔夫国产后,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成为又一款声势浩大的“大众神车”。国产第六代高尔夫搭载1.6L和1.4T两种发动机、共八款车型。除了当时比较普遍的5挡手动变速箱之外,这款车还首次搭载了7挡双离合变速箱,1.4T发动机在当时也有着业内领先的实力,它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9.5秒。

2011年~2021年 第三个十年

2014年4月15日,一辆全新捷达驶下一汽-大众西南基地的生产线,标志着西南基地总产量达到100万辆。西南基地于2009年5月8日正式奠基,2013年1月16日全面建成,基地总产能达到54万辆。

2014年5月7日,公司举行佛山分公司二期项目奠基仪式。佛山分公司二期总投资约153亿元人民币,建设周期为36个月。将形成年产30万辆整车的能力,生产大众和奥迪品牌MQB平台的最新产品。

2014年7月7日,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建立一汽-大众新生产基地联合声明”。声明表示,中德双方鉴于取得的良好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将进一步深化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依次在青岛和天津建立一汽-大众华东、华北新生产基地,以满足产能和市场需要。

2014年8月7日, “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第100,000辆轿车下线”活动在佛山分公司总装车间举行。

2014年11月3日,一汽-大众华东基地在青岛正式开工。按照规划,一汽-大众华东基地建设周期为36个月。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0万辆整车的能力,生产轿车和SUV产品。华东基地位于青岛即墨市龙泉镇,包括主机厂、零部件园区、物流园区、商品车物流区、整车厂发展用地等,整个基地占地约650万平方米,预计于2017年建成投产。

2015年1月,一汽-大众长春冬季试验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总占地面积为200万平方米,此冬季试验场的建成,使公司冬季试验条件 典型化,测试手段标准化,完全符合德国大众标准的冬季试验体系要求。从而缩短了汽车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加快了产品的更新换代,为公司新 开发产品的冬季适应性和冬季试验认可提供有力的保障,实现试验本地化的目标,支撑公司2020战略的实现。

2015年5月18日,长春EA211发动机项目一期正式建成投产,年产能45万台。EA211 项目分为三期进行,总投资额超过27亿元人民币,计划到2017年全部建成投产,年产能将达到90万台。

2015年10月27日,被誉为“中国汽车发动机奥斯卡”的“中国心”2015年度十佳发动机 评选结果在上海揭晓,一汽-大众高尔夫1.2TSI搭载的EA211系列1.2TSI发动机 凭借卓越的性能与品质,荣膺“中国心2015年度十佳发动机”殊荣。

2015年11月1日,FIA亚太汽车拉力锦标赛(APRC)第六站暨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 (CRC)第五站在浙江龙游县结束,一汽-大众车队再获全场冠军。

2015年11月16日,公司第一辆高压电池,奥迪C7混合动力车在轿车一厂总装二车间下 线。它是奥迪在中国的第一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2016年8月10日,公司电磁兼容试验室正式落成。电磁兼容试验室是技术开发建成的高性能试验室,是技术开发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它的建成能够为产品开发提供重要的试验保障。

2017年的8月,第1500万台整车下线,此时已经建成六工厂+动力总成厂+冲压中心八大专业生产工厂。

2017年1月16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与奥迪股份公司在长春正式签署《一汽、奥迪十年商业计划》。

2017年6月21日,一汽-大众技术开发部声学中心落成。

2017年12月28日,一汽-大众年产整车突破198万辆。

2018年3月29日,一汽-大众长春奥迪Q工厂建成投产仪式举行。长春奥迪Q工厂项目于2014年11月开工建设,项目一期规划建设焊装、涂装车间及基础设施,规划产能为15万台。

2018年6月22日,一汽-大众华南基地全面建成投产仪式在佛山分公司隆重举行。华南基地一二期项目占地约166万平方米,整体产能将达到60万辆。

2018年8月30日,一汽-大众华北基地建成投产仪式在天津举办。华北基地作为一汽-大众年内启动的第四座新工厂。

2018年12月24日,一汽-大众2018年第200万辆整车在长春基地总装车间下线,标志着公司年产量首次突破200万辆大关。

2020年11月3日,上汽大众首款基于MEB平台的电动SUV车型ID4X在深圳重磅首发。

2021年5月21日,一汽-大众在吉林长春举办成立三十周年庆典。一汽-大众产能布局已覆盖东北长春、华北天津、华东青岛、华南佛山、西南成都,拥有轿车一厂、轿车二厂、轿车三厂、轿车四厂、轿车五厂、轿车六厂、动力总成事业部以及冲压中心八大专业生产厂。

2021年~至今 开启了第四个十年

2021年,一汽-大众启动全体系的数智化转型,精简传统业务组织机构,成立DTO数字化转型办公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恒远汽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dgtzz.com/qcwh/13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