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摩托车大王到全球十大车企 ,本田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从摩托车制造行业转战汽车制造领域,历经半个世纪的时间,成功跻身世界十大车企,它就是本田。本田汽车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靠谱、耐开且发动机故障率低,一个依靠摩托车制造起家的企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汽车行业龙头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本田的事业历程。

本田汽车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出生于1906年,他16岁时就在东京开始学习汽车维修。工作期间,本田宗一郎对工作十分认真,6年后在车行老板的帮助下,本田宗一郎在自己的家乡开了一家汽修厂的分部。

由于维修技术娴熟,本田宗一郎的汽修店很快就步入了正轨。在维修车辆期间,本田宗一郎对汽车机械和赛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他开始不满足于当下的现状,开始尝试拓展业务。凭借在机械工程方面的天赋,本田宗一郎发明了可以代替木质轮圈的金属轮圈,并获得了专利,这一年他才25岁。

这项研发专利为本田宗一郎获得了不少资金,他拿着这笔钱创办了活塞环制造公司。批量制造对于仪器的精密度要求更高,但本田宗一郎的工厂明显不满足这些要求,生产了一段时间后,很多用户反馈活塞环总是坏。本田宗一郎觉得自己应该系统学习制造技术,于是他决定重新回到学校学习活塞环制造。

在此期间,本田宗一郎还经常参加赛事车活动,想实现自己的赛车梦。1936年,本田宗一郎在一次比赛中受了伤,从此之后他放弃了赛车,开始全身心投入公司业务。其实本田宗一郎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对于机械制造也很敏感,所以他不仅仅是一个汽车品牌的创始人,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发明家。他在世期间,共拥有470项发明和150多项专利。

重新投入公司业务的本田宗一郎,不断改进在生产方面的缺陷,最后终于获得了丰田公司的认可。本想在活塞领域大展拳脚,可惜天意弄人,公司才刚刚步入正轨就遭遇了第2次世界大战,本田宗一郎的东海精机遭到了重创。二战结束后,公司也没能从战争的影响中重振起来,本田宗一郎就把公司剩余的股份全部卖给了丰田。

第1次创业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本田宗一郎不是一个甘于现状的人,经过了一年的调整,他决定再次进行创业。他发现由于战时遭受重创,日本国内的石油等矿产资源很紧缺,很多汽车都因为没有燃油被迫停在路上。本田宗一郎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他想通过将发电机安装在自行车上辅助自行车出行。

这种电动车可以减轻人的压力,让出行变得更轻松,所以很快就成为了日本本土炙手可热的热销品。在这款自行车的基础上,本田宗一郎又进行创新,打造出Dreams D型摩托车,这也是本田打造的首款摩托车。

得益于本田宗一郎出色的研发能力,本田摩托车工厂接连推出了多款摩托车,这些车子在耐用性和实用性方面都具有不错的表现。后来本田的摩托车还出口到了海外市场,并收获了海外市场的一致欢迎。经历了12年的时间,本田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

时间进展到19世纪60年代,此时全球汽车工业已经复苏。本田宗一郎认为摩托车只是生产发动机的一种应用,如果想要全部发挥它的才能,就应该制造汽车。但当时日本境内已经有丰田等车企,日本的政府机构认为不需要那么多制造商,所以没有批准本田发展汽车业务。

尽管如此,但这并不妨碍本田宗一郎进军汽车行业,他背着通商产业省开始筹备汽车制造和生产。为了更好的发展汽车工业,本田宗一郎聘请了50多名工程师,成立了汽车研发机构,开始制造原型车并进行实验。

1962年,本田的第1辆前置后驱跑车S360在铃鹿赛道上亮相,不过这款车仅仅只是作为展示,并没有投入量产。1963年8月本田T360发售,这款车才是本田面向市场真正推出的首款车型,这也预示着本田正式踏足了汽车制造领域。

此后本田在汽车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财力,1970年,本田的汽车工业算是步入了正轨。得益于前期对发动机投入的大量精力,使本田在发动机研发方面具备了非常出色的技术和实力。1971年为了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本田打造了CVCC发动机,这台发动机帮助本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历经半个世纪,本田汽车凭借着出色的可靠性和燃油经济性,在汽车领域已经站稳了脚跟,而且它现在已经成为了日本的第三大汽车制造企业,在全球也排在汽车行业的前10名,实力不容小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恒远汽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dgtzz.com/qcwh/15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