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汽车的中国之路

越走越窄了!

2018年,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三菱汽车排名第810位。

2020年,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三菱汽车排名第1172位。

2022年,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三菱汽车排名第1731位。

2020年~2022年,广汽三菱的销量分别为7.5万辆、6.6万辆和3.36万辆。

可以说不管是全球排名以及中国市场销量,用急速下滑来形容也不为过。那么三菱汽车进入中国的这几十年又经历了什么?

国产自主品牌发展的“动力源”

三菱汽车于1970年从三菱重工业公司独立出来,是日本汽车行业中最年轻的汽车制造公司,也是最早同中国进行联系的日本车企。就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三菱就已经开始向中国出口卡车,中国一汽正是通过引入的三菱FUSO的技术,生产出了蓝色的平头解放卡车。

1985年,三菱正式和柳州微型汽车厂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生产L100型微面。而这家企业就是日后生产出多款神车的——五菱。其标志正是在三菱基础上多加了两个菱形。

1995年,三菱与福建汽车合资成立东南汽车,那时候常见的东南得利卡,东南富利卡就是引入的三菱车型。而当时年轻人更喜欢的东南菱帅则是基于三菱Lancer轿车。

1997年,三菱和长丰合作引入帕杰罗V31技术,在国内越野车领域,三菱帕杰罗是绝对的佼佼者。

而不得不说的,也是在1997年,三菱在中国有了两家生产发动机的合资企业,这两家发动机企业生产的发动机为国产品牌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作为传统燃油车的三大件之一的发动机,其技术都是牢牢掌握在外资品牌自己手里,而三菱是为数不多的愿意分享发动机技术的外资品牌,虽然分享的不见得是最前沿的技术,但对于当时啥核心技术都没有的国产品牌,这无疑是雪中送炭,于是在当时,几乎所有的自主品牌都使用过三菱发动机。

2000年,哈飞赛马上市,其原型车就是三菱2000年推出的Dingo。因其实用性,在当时很受欢迎。

2003年,三菱和北汽合作生产了欧蓝德,拥有不少拥趸。

在这里要画一个分割线———————————————————

因为在这之前,三菱跟中国车企的合作都是只卖技术不参与经营,从2006年开始,三菱才正式入股东南汽车,2012年又和广汽成立广汽三菱。

成也欧蓝德,败也欧蓝德

十多年前,城市SUV在中国还是稀有物种,凭借着三菱品牌和少有的四驱功能,三菱欧蓝德很快成了当时中国汽车消费者眼里的“香饽饽”。

2003年,北汽得到了三菱转让的第一代欧蓝德全套技术(2008年到期),正式在国内批量生产和销售三菱欧蓝德。尽管价格高达30万,但依然是当年15万以上SUV车型的销量冠军。

紧接着在2005年,推出了第二代欧蓝德,搭载了三菱大名鼎鼎的S-AWC四驱系统,这套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2012年又和广汽成立广汽三菱,三菱将更多精力放在了中国。

在这里又要画一条分界线——————————————

因为这这之前三菱欧蓝德都是以技术进口或者纯进口在生产销售,还没有100%国产化。

2016年欧蓝德正式通过广汽进行国产,生产第三代欧蓝德。

但是广汽欧蓝德并没有扛起这杆大旗,欧蓝德刚刚国产就碰了一鼻子灰。销量都不及途观,CR-V,RAV4的零头,曾经的城市SUV销量冠军被甩在了百名开外。

更可怕的是,从2013年到2021年,广汽欧蓝德9年没有换代,内饰风格老旧缺乏豪华感,之前还算亮眼的空间也变得不值一提,销量下滑让欧蓝德品牌力也开始下降,就连广告以前是和成龙大哥在一起,现在却和光头强熊大熊二为伍。

就这还油耗造假,被日产捡了便宜当了东家,欧蓝德也在2021年终于迎来了换代,但却被吐槽——奇骏换了个壳!

这下连个“情怀”也没有了,于是2022年,广汽三菱只卖了3万多辆,销量比2021年近乎腰斩。到了2023年4月,更是连销量数据也看不到了,因为广汽三菱的销量数据已经被广汽合并至‘其他’项,不再单列。

复产无望

今年3月,三菱汽车宣布从2023年3月8日到5月内在中国停止新车生产,预计6月重启。

到了6月,三菱汽车计划继续暂停在中国区域的新车生产,复产日期不确定。

从2004年进入中国出道即巅峰,到现在频现“退车中国市场”传闻,三菱汽车在中国的路越走越窄,走的每一个脚印都写满了遗憾,它低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恒远汽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dgtzz.com/qcwh/16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