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汽车尚未决定是否在华停产,份额下滑后日系品牌开始加码东南亚市场

日经新闻27日报道,三菱汽车决定停止在中国生产汽车,主要原因是电动汽车的普及和中国本土品牌崛起使其在华销量持续低迷。目前,三菱汽车已经开始与在中国的合作公司广汽集团就最终退出进行谈判。

针对此事,三菱公关部门负责人井上彻二在彭博社的报道中回应称,该报道不是公司正式发布的消息,“还在继续与股东对话,还没有做任何决定。”

今年以来,三菱汽车在华合资公司广汽三菱数次传出停产消息。日经中文网3月报道称,因销量迟迟未有起色,三菱汽车将在中国暂时停止新车生产。随后有传言称,广汽三菱或将退出中国市场。

但在5月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三菱汽车社长加藤隆雄对此予以否认称,公司不会退出中国市场。即使在华面临困局,长沙工厂仍将按计划于6月重启生产。

然而,长沙工厂不仅并未按照广汽三菱的设想按时重启,更有信息显示该工厂或将出让给广汽旗下自主品牌。据新京报此前报道,广汽三菱将出售长沙工厂以生产广汽埃安的电动汽车。市场消息称,埃安工作组已经到达长沙广汽三菱,即将对生产线进行改造。

伴随在华业务节节败退的是产品销量持续低迷。广汽三菱最新销量数据停滞在今年6月,仅为326辆,上半年累计销量1.20万辆。自4月起,广汽集团连续三月的产销快报中未单独披露广汽三菱相关数据,后者与日野、合创等品牌共同归入“其他”类目。

即便财报除名,广汽仍在6月通过一则提供委托贷款议案,拟向广汽三菱提供9.42亿元委托贷款。去年9月,广汽集团向旗下合资企业输血15亿元,其中10亿元用于广汽三菱,以改善现金流。但这些挽救措施对于几乎资不抵债的广汽三菱不过杯水车薪。

产品同质化、错过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是广汽三菱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其在售的产品中,仅有阿图柯一款新能源车型。但曾经凭借着发动机技术打开市场的三菱,在新能源新车研发上却采取拿来主义,定价也出现严重失误。阿图柯入市即沉寂,月销量长期在个位数徘徊。

在华失意的三菱已将目光转向东南亚,计划在印尼生产小型纯电动车。路透社7月消息,印尼经济统筹部部长艾尔朗加·哈塔托(Airlangga Hartarto)表示,三菱汽车2022年至2025年间在印尼投资总额将达到10万亿印尼盾(约合6.67亿美元)。

印尼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同时也是东南亚最重要、最有活力的市场之一。 虽然目前纯电动汽车占新车销量的比例仅为1%左右,但当地政府正在致力于吸引纯电动汽车产业。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报告显示,受印尼等多国强劲需求的推动,东南亚纯电汽车销量增长894%。

不过,在印尼新车销量中掌握9成以上份额的日本品牌在纯电领域明显落后,当前仍是中韩两国占据主导地位。今年前7个月,韩国现代汽车以3913辆的电动汽车销量位居榜首,中国五菱汽车紧随其后。三菱汽车此次转向印尼,能否突出重围还未可知。

事实上,多家在中国市场陷入困境的日本汽车制造商正重新审视在亚洲市场的战略。今年上半年,三大主流日系合资品牌在华销量齐跌,丰田售出87.94万辆,同比下降2.8%;本田售出52.97万辆,同比下降22%;日产则售出35.85万辆,同比下降24.4%。

日系品牌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东南亚。今年7月,丰田正式确认在泰国生产电动汽车的意向。本田在更早时候决定在印尼建造新能源组装工厂,并计划在印尼售出超过5万辆电动汽车。

但不少评论认为,这些品牌虽表露投资意向,实际行动却仍显缓慢。日经新闻评论称,“中韩企业加速奔跑,若日本今后继续作壁上观,金城汤池也有可能被攻破。”

中国品牌的确正在争分夺秒。泰国暹罗汽车与日产汽车早在1962年便建立合作关系,但前者的航向似乎正在偏移。暹罗汽车集团副总裁7月表示,公司正与几家中国汽车制造商就潜在合作关系谈判,特别是在电动汽车领域。

野村证券研究所泰国咨询部门负责人Hajime Yamamoto预测,通过在未来10年向泰国消费者推出平价电动汽车,中国品牌可能抢夺日本竞争对手至少15%的市场份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恒远汽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dgtzz.com/hyfx/20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