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特斯十年复兴中转站:30%的是电动,70%是超跑

小众汽车品牌里,没有人不想知道路特斯。

它是世界顶级跑车品牌中最神秘的那一位,仿佛上一秒还在古德伍德的赛道里驰骋,新鲜得仿佛闻得见露水拌着青草的凛冽;

下一秒它就安静地躺在精致的橱窗中,乘着某种神秘的东方力量横跨整个欧亚大陆,如今也成了距离我们最近的那一位。

法拉利和保时捷或许会让人产生隔岸观火的疏离感,但路特斯绝对能让你本着最原始的好奇心进去一转。

因为相较跃起的马和十字的盾,路特斯圆滚滚的标识更可爱,也更亲人。

就连我那从不看车的女朋友,都会站在东长安街尚未开业的路特斯门店前,指着幕布上的黄色LOGO一脸无辜地问:

那又是什么新的奢侈品?看起来好新潮。

圆形的标识放在汽车品牌中并不少见,但路特斯暂时还没办法把用户圈成一个圈。

问题出在越来越年轻化的购车群体。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认识路特斯,不是小时候偷偷翻看爸爸珍藏在床底的汽车画报,将独属于赛道的浓情蜜意就着牛奶与饼干一股脑儿地咽到肚里;

就是一边用牙缝拼命拼读着墙上的英文单词,一边儿回忆着刚才在蔚来店里看ES8时的价格数字,脑中想着原来还是眼前的这家更贵更高端。

文化与情怀的纸短情长,显然与成堆钞票带来的尊崇并不兼容。

这是认知的两个极端,两拨人谁也无法理解谁,像吃不到企鹅的北极熊。

但这一丁点也不影响年轻群体构建起对路特斯独特的审美取向。

标准的英伦纯血,倔强的赛道基因,以及同年龄段的屌丝们绝对无法企及的高昂售价,都让路特斯拥有可成为新一代小红书王者的基本素养。

在成为时尚丰碑的这条路上,路特斯又出乎意料地能让完全不同的两拨人达成共鸣。

没有人不想知道路特斯,亮黄色带来的明快与张力仿佛天生就有勾人魂魄的魔力,能锁住周身经过的每一对瞳孔。

但关键在于,初见之后,到底该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得先看看路特斯的底子。

75年的艰苦磨砺,让路特斯拥有不逊于任何一家世界顶级跑车品牌的醇厚历史。

在跑车发烧友们的传统认知当中,路特斯是轻的,是风的信徒,还是极致的化身。

路特斯的每一代车型都诠释了那个时代跑车对轻量化追求的顶级理解,是一颗螺丝如果增加了无谓的质量都会立马被清算的程度。

路特斯在Type 25上首创的铝制单体壳车身,让底盘、发动机和座舱不可思议地融为一体,往后几十年的F1赛车无不将次奉为圭臬代代传承。

Elite的玻璃纤维符合材料,Elan的玻璃钢车身配骨干式车架,Elise(图片)环氧树脂粘合挤压成的铝合金底盘,路特斯更像是埋在实验室里热衷材料创新的科学怪人。

当同代人还在大功率发动机上锱铢必较,路特斯早已靠着轻量化和空气动力学在各项赛事赢得盆满钵满。

与其说是在造车,不如说路特斯是在造飞机。

英国皇家空军的服役经历,让路特斯的创始人柯林?查普曼很难放下对天空的执着。

战争结束后,寂寂无门的他将矛头对准了空气,这个阻碍他以更高速前进的透明物质,直到心脏病发作依然是他的一之敌。

每一代路特斯超越时代的车身曲线都仍饱含着查普曼银锤之下的怒气,那是一种对笨重大功率机器的无声抗衡,也是一种对地面效应无端被禁的捶胸扼腕。

和同时代的机器怪物们相比,路特斯更像在站在风尖上舞蹈的精灵,无故周遭的目光跳一首独属于它自己的芭蕾。

路特斯还是有趣的。

它曾经为了减少风阻而在车身上黏满羊毛,把试验人员五花大绑在引擎盖上,只为观察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空气走向;

它曾经为了抵抗英国历史上的消费税法案,而把车辆拆成像乐高一样一块块地交付客户,还为此绘制图纸教人手把手组装;

它还出演过两次007系列电影,一次是化身潜水艇帮邦德执行水下任务,一次是用车顶定制的滑雪跳板帮帮邦德顺利起飞。

路特斯还有太多故事可讲,但奈何时间的流速太快,不给情怀留丁点儿须臾之地。

对路特斯而言,75周年是一个坎。

因为这是它以全新的面貌来到中国的第五年,也是Vision80十年品牌复兴计划的中转站。

像每一个曾经踌躇满志的青年,路特斯也经历过一段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失意人生,直到它在遥远的东方古国遇到了知音。

东方的团队为它定制了一条大胆的路,在2018年那个还视电动汽车为草芥的年月毅然决然决定全面转型电动化。

不过好在路特斯骨子里就充满了桀骜与激进,就像曾经对轻量化和空气动力的极致追求,孤注一掷的决绝恰好符合品牌的调调。

有人说改做电动车就是忘本,厚重的电池乃至大屏空调让Eletre看起来像是一头沉睡的怪兽,缺少了路特斯该有的灵气。

这也的确是出给路特斯团队的难题,如何在不可逆的电动化大趋势和品牌灵魂中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这是个问题。

但事实上,对于路特斯而言,这仅仅是时代发展的局限,它不应该成为品牌焕新的掣肘,而应该成为打破桎梏的动力。

想想看,如果在查普曼的年代就有线控技术,能取代生硬的转向柱和机械制动,我想他会毫不犹豫;

如果在查普曼的年代就有电动机,能让飞驰的赛车跟复杂的变速箱齿轮彻底说拜拜,我想他做梦都是甜的;

如果在查普曼的年代就有自动驾驶,从而让车辆比任何F1赛车手都能更精准地控制速度与转向,我想他更会欣然接受;

毕竟让车辆学会自动驾驶的想法最早就来源于飞机,那是查普曼的老本行,也是他设计赛车的灵感源泉。

“For The Drivers(一切为了驾驭着)”,改变的是动力形式和用户需求,而绝不是路特斯的精神内涵。

如果你还是更爱传统,那查普曼的思考方式也有在Eletre上被继续发扬光大。

航空级铝材和新型碳纤维组成的车架,让Eletre在化学材料上依然有着科学怪人的赋能;

PDLC全景天幕,靠着取代遮阳帘干掉的10公斤重量,得在燃油车上整整干掉两大箱螺丝钉。

要怪就怪查普曼没生在好时代,现在能玩轻量化的地方不知道比几十年前翻了多少倍。

在Vision80复兴计划的持续引领下,路特斯不想再做时代下的路特斯,而是要打造全新的路特斯时代。

纵然在风雨飘摇的岁月里,路特斯也曾在时代的巨幕下短暂地绽放过耀眼的光芒,Elise在漫长的交付周期中总共生产了35124辆,是路特斯历史上的销量之王。

但单一车型再怎么成功也难以为路特斯续上一幅光明的未来。

也没有人想路特斯再做一款披着电动车外衣的Elise,那是特斯拉们该去考虑的事。

在中国团队这里,路特斯的品牌不再是可以随便挥霍的剩余价值,而是要精心经营至下个百年的珍贵资产。

所以,锚定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就变得尤其重要,这也是Vision80十年复兴计划的根本意义,一家知名品牌的中兴必然需要长线作战。

路特斯75周年庆典更像是品牌复兴计划的换乘站台,是从慢车到快车的换乘站台。

过去5年,中国团队成功将路特斯的历史包袱转化成品牌资产,把它从赛道拉向了公路,从跑车拉向了SUV。

不变的是,路特斯依然只针对于塔尖用户。

只不过对于今天这类人群而言,一辆横跨智能、超跑和SUV的车显然比只强调纯粹驾控的电动超跑更具吸引力,市场维度也不在一个量级。

未来5年,中国团队要仰仗路特斯的历史底蕴继续升华品牌理念,按照一年一辆的速度持续构建产品矩阵,让路特斯在新的时代也能活出本来的样子。

我们不再需要一辆网红炫富的制造机器,但中国的电动车市场需要顶级超跑文化的沉浸式滋养。

也许有人会被昂贵的价格劝退,但没有人会对一家融和了电动与智能的超跑品牌说不。

这才是路特斯该讲的故事,它圈住的是所有年轻人追寻极致的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恒远汽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dgtzz.com/qcwh/15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