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高层巨震,自动驾驶业务背锅?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汽车的价值取向已逐步转向自动驾驶、智能化和个性化,因此,众多传统的汽车企业纷纷单独成立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子事业板块,较为激进的则会单独成立子公司,以谋求更好的发展,以期在未来竞争中不落人后。逐渐地,这些新业务板块站到了公司业务的聚光灯下,变成了核心业务之一,而围绕着这些新业务与传统业务间,关于财务与内部结构平衡等方面的问题成为了公司亟待解决的难题。

通用功臣被解雇

这个难题现在摆在了美国汽车巨头通用汽车面前。据彭博社报道,美国时间12月16日下午,通用汽车自动驾驶子公司Cruise首席执行官丹尼尔·安曼(Daniel Ammann)接到了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Mary Barra)的一通电话,被告知自己已被解雇。他离开后,Cruise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凯尔·沃格特(Kyle Vogt)将暂时接替他的位置,担任临时首席执行官一职。

据悉,安曼于2012年加入通用汽车,最初担任公司的财务主管。在博拉升任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的同一天,他被任命为公司总裁,分管雪佛兰、凯迪拉克等业务。他在缩减通用汽车亏损的海外业务(包括欧洲的欧宝)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在收购Cruise的过程中,安曼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2019年,博拉委任他来掌管Cruise这家公司。在安曼的领导下,Cruise动作频频。2020年,Cruise的首款自动驾驶车型Origin面世,此后Cruise还收购了另一家自动驾驶初创企业Voyage。今年,Cruise还对外放出消息,称其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将在2030年扩大至100万辆。今年10月,在通用汽车投资者日上,安曼对通用汽车自动驾驶业务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阐述了Cruise将如何启动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并在未来7年将收入增长到500亿美元,利润率达到40%。

靠着自身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快速发展,Cruise已从合作伙伴微软、T. Rowe Price Associates Inc.、本田和软银愿景基金等机构筹集了60多亿美元,这几轮融资让Cruise的估值超过了300亿美元。

对于通用汽车公司而言,安曼的离任似乎也有点突然。在通用汽车发给媒体的新闻稿中,也没有出现一句对安曼个人及过往工作的肯定与赞扬:“通用汽车公司今天宣布,丹尼尔·安曼,Cruise的首席执行官,将离开公司。”相比之下,前通用汽车首席财务官迪维娅?苏雅德瓦拉离开公司,前往金融技术初创公司Stripe时,博拉却对她赞赏有加。

一切都有预兆

此次安曼突然被解雇,无疑给外界投出了一颗重磅炸弹。令人们好奇的地方在于,在12月7日通用汽车的董事会会议后,仍没有出现其离任的任何征兆。两名知情人士称,博拉是在那之后做出的决定,在采取行动之前,她还咨询了公司的董事会。

但在通用汽车内部,似乎一切都有迹可循。安曼和博拉两位高管没有就如何更好地在公司大框架下发展自动驾驶技术达成一致。此前,Cruise正投入资源发展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这也是博拉和通用汽车公司一直在推动的长期愿景,同时,通用汽车公司董事会还希望Cruise的技术积累能够反哺旗下品牌的智能化,尤其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升级,比如凯迪拉克、雪佛兰、未来的电动汽车,以及新推出的电动送货车等,这能够让通用汽车的市场表现和股价得到巨大的潜在升值空间。

但作为前Cruise首席执行官的安曼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却与博拉存在分歧。首先,他认为Cruise需要先专注于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然后才能分散资源。其次,据彭博社报道,他希望博拉和通用董事会能尽早让Cruise上市,尽快授权给公司自主分配股票的权力,以吸引自动驾驶领域的高端人才。

最终,争论的焦点放在了这家自动驾驶公司的控制权。根据博拉和董事会的共同愿景,让Cruise继续留在公司内部不上市,不仅能让通用汽车获得高利润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加持,还能直接利用Cruise的资源来提升通用汽车在软件层面的研发能力,同时衍生出其他自动驾驶汽车,并提供相关服务。在通用汽车董事会看来,如果通过安曼的提议,会导致Cruise的股权架构不再清晰,双方的目标也将会不一致。正因为得到了董事会的支持,博拉才能有底气免去这位意见出现分歧的通用汽车功臣元老。

平衡集团与新业务利益

从通用汽车此次任免中可以看出,当公司将新业务板块当做其发展重心之一的时候,如何平衡新业务与公司利益之间的关系就显得至关重要。新业务是公司未来发展的一部分,自然要为了公司利益让步;但同时,新业务有其自我发展的路径,如果一味地让步牺牲,最终的结果是业务停滞,甚至导致公司转型的失败。

以自动驾驶为例,目前众多自动驾驶初创公司都纷纷开启上市融资,例如Mobileye、Aurora等,也有不少企业如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都在等待着上市的日程表。上市之后,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将会获得更便捷的融资渠道,以及更独立的运作权力。同时,独立之后公司也将更容易寻求合作,因为独立后公司不会受母公司掣肘,让合作方忌惮其存在的竞争对手背景,这能够极大地拓展这些公司的业务范畴。这是自动驾驶初创企业的发展路径,也是其不得不面对的形势。

但反过来看,站在母公司的角度,自己斥巨资培养的自动驾驶企业若无法做到完全掌控,那无异于竹篮打水一场空,未来自身发展前景受限的同时,甚至还在财务上虚弱了自己。更无法接受的是,作为未来汽车的“灵魂”,软件能力本就是大车企先天的短板,如果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更会让高层感到狐疑和敏感。

事实上,这样的逻辑于自动驾驶技术业务适用,对于芯片、智能座舱、电池业务等都适用。目前,有车企选择了与新业务板块合作共生,也有车企选择放手让这些业务板块独立,只在财务上做到掌握。总之,双方的矛盾点归根结底在于平衡,如何做到与母公司未来发展一致,同时又做到与行业本身发展逻辑一致,是技术,更是一门管理的艺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恒远汽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dgtzz.com/qckj/11795.html